“而这位兄弟,也是个「重量级人物,事情发展到这里,也能看出东晋朝廷的“用心”,咋不能北伐啊!可交给谁,都不能交给桓温,就算失败了那又咋了!?”
听到此处,引起不少人的共鸣,其中南宋时期,岳飞喟叹:“山河破碎,哀鸿遍野,避免不了,朝廷的忌惮。”
二十万人的命不是命,比不上东晋门阀,士族的所谓的清谈,弄权,何不称悲凉?!
“同一片天,有的人在发展,有的人维持原状,相较于东晋朝廷的「无事发生」,北方的胡人,在这一年(349-350),蓬勃发展,比如氐人入关建国,又比如冉闵篡赵建魏,和石抵争个高低等等。”
“反正,我晋传统嘛,充耳不闻,这可急坏了当时的桓温,眼看着胡人都在卷,没道理东晋,就这么躺平不动弹!”
桓温:?????当什么咸鱼!起来冲!
“但是,显而易见,东晋朝廷对于北伐之事,不算热衷,桓温的多次上书也就石沉大海,直到公元351年年底 ,忽然发动五万大军的桓温,才被朝廷正视起来。”
“而司马昱、殷浩等朝臣,前面就已经吃过经验包了,他们的反应一个样,以为桓温是要清君侧。”
“然而,大晋实干家·桓温的个人诉求,只是北伐,有时候他也挺无奈的吧,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于是司马昱写了保证信,指明下一次北伐指挥官就选桓温,可没想到他司马家说话发誓,还真跟放屁一样,转头就交给了殷浩。”
时局变化至此,还在观看直播的普通百姓,憋不住,问候了下祖宗,司马家什么德性不清楚啊!
你信他,不如信我是秦始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