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班师之前,叶白就派人给长孙无忌传信,言说右军即将班师,让其提前征募数万新兵,补充右军损失。
收到信之后,长孙无忌当即就召集郡衙的官员们商议,这样的理由如此冠冕堂皇,不需要遮遮掩掩的。
郡衙的官员们,除了与朝廷上的大佬们有所关联之外,与武安郡的某些势力也同样有所联系,甚至某些官员就是这些势力推出来的代言人,公开商议,就等于把消息传递给了各方势力。
只要他们同意,叶白想要在武安郡征兵,将不会受到任何阻碍。
武安郡各方势力正是在人心惶惶之时,担忧着局势,也担忧着自家的生命安全,听闻叶白将要班师,一个个都松了口气。
他们或许与叶白立场不同,有些人还参与了针对叶白的各种行动,但在秦国内忧之时,他们都属于武安郡的一份子,起码在保护武安郡的事情上,双方的立场是一致的。
不管他们如何看不上叶白,如何防备叶白,都不得不承认,叶白的确是秦国难得的一员良将,靠着数千残兵崛起,先是击败蜀军,收复西城府,之后更是连沦陷近百年的天庸关都给收了回来,扭转了秦、蜀两国的战略地位。
全歼蜀军入侵部队,解救了武安郡百姓,获封武安侯,立下了赫赫战功,更是临危受命,领兵西进,大战草原骑兵。
这一场谁都不看好的战争,结果叶白再次获得了胜利,近乎全歼了10万草原骑兵,可以说得上了各国与草原骑兵交锋难得的大捷。
论领兵打仗的能力,论战功,叶白可以说是超过了秦国诸多将领,唯有那些开国名将们才能够压他一头。
有这样一员当世名将,还有能征善战,先败蜀军、后败草原骑兵的龙武卫,各方面势力自然是感觉到有十足的安全感,谁都没有意见,没有说出拒绝龙武卫进驻的话来。
哪怕有官员、势力已经接到了某些大臣们的私下授意,让他们全力阻止龙武卫进驻武安郡郡城,他们的位置不同,看得也要更远一些,他们清楚地知道,如今的叶白还只是略微有些不安分,还算不得狼子野心,可若是进驻郡城,那就有些不好说了。
出于各种目的,很多大臣都不希望叶白进驻武安郡郡城,起码他本人不能够进去,才会私下里给自己手下的人暗中指示。
可这些身居高位的大臣们却是忘记了,武安郡郡城的安危与许多人的身家性命息息相关,在利益的驱使下,不少人都没有把这道指令放在心上,而尊崇自己的本心行事。
由此可见,敌友关系并非是那么绝对的,除了生死大仇之外,关系的确认,随着利益的变化,随时都是有可能发生变化的。
更何况在议事之时,长孙无忌和顾雍两人虽然没有明确表明自己的态度,却是通过言语在暗中引导其他官员们,最终达成了一致,答应叶白的条件,放叶白和龙武卫入城。
在叶白收到消息,相当高兴地表示自己不但要守护好郡城,更是承担了武安郡各地府军的重建之后,某些心里有些惴惴不安地人,总算是彻底放心了。
他们虽然为了自己的身家性命,答应了叶白和龙武卫入城,可始终心怀防备,同意征召新兵,是因为他们不是什么笨蛋、白痴,刚刚征召的青壮,想要成为敢战的精锐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光是前期训练都要数月乃至1年之久,更需要实战磨砺。
在很多人看来,给龙武卫提供一批新兵,也没有那么快形成战斗力,反倒会成为负担。
如今叶白更是主动表示要承担全郡府军的重建,他们就更加放松了,不说这个包袱之大,会给叶白带来多大的压力和麻烦,光是从龙武卫抽调一大批老兵充当府军各级军官,都会导致龙武卫的战力下滑。
叶白的主动承诺,让他们略微改变了对叶白的态度和观感,年少成名,立下赫赫战功,难免有些嚣张跋扈,但总体并不是一个乱臣贼子,还算是有些忠心的,朝廷能够将其掌控住。
如此,他们也有充足的理由和底气回复朝廷的大臣们,毕竟他们可是阳奉阴违了。
…… ……
叶白和龙武卫右军入城的时候,受到了郡城百姓的热烈欢迎,以长孙无忌为首的郡衙官员们,更是在城门亲自迎接,还有武安郡的某些重要人士,家族族长、身家厚实的商贾等等,还有数万自发前来的百姓们,可谓是排面十足。
武安郡郡城拥有两座军营,每一座军营都可以容纳数万大军,其中一座目前被府军占据着,剩下的一座军营则被交给了叶白和龙武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