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归义非唐 > 第423章 未战先怯(万字大章)

第423章 未战先怯(万字大章)(1 / 2)

第423章 未战先怯(万字大章)

“驾!驾!驾……”

五月下旬,伴随着扬尘高升,马蹄隆隆作响,数百上千的骑兵将陇东梁峁的北部草原探哨清楚,掩护着主力兵马不断向西南进军。

能在河南地如此大张旗鼓行军的,当下也只有刘继隆麾下的汉军兵马了。

五月十二日,曹茂与斛斯光南下收复麟州等县,斛斯光率领两千余精骑及三千多马步兵南下,曹茂率领五千步卒接管诸州县,严防河东方向的唐军袭扰。

十六日,刘继隆与斛斯光会师于银州,沿州留驻六千步卒后,便以七千精骑、二万三千马步兵及两万民夫向萧关靠近。

眼下已经是二十日,大军行军三百里后,已然来到了萧关北部的草原上。

“汉王,前军塘骑来禀,已经与萧关的塘骑碰面了。”

行军队伍中,斛斯光的声音传来,刘继隆闻言策马走出队伍,来到队伍行军道路旁的草地上,远眺着这延绵二三里的行军队伍。

他们大部分都只有二十左右的年纪,其中七成人都是参军不到十个月的新卒。

望着他们,刘继隆忍不住说道:“长江后浪推前浪,他们虽然没有老卒的经验多,但组织起来却比老卒们更为轻松。”

“假以时日,他们也将成为军中的中流砥柱。”

刘继隆不吝赞赏,听到赞赏的不少新卒纷纷挺起胸膛,而斛斯光也策马来到,笑呵呵说道:

“汉王,您与酒都督多年未见,今日见到,会不会说不出话来”

“呵呵。”刘继隆轻笑:“好朋友即便多年未见,见了面依旧能畅所欲言。”

“叫酒居延准备好肉食,这几日吃军粮吃多了,也该让弟兄们吃吃肉了。”

“是!”斛斯光应下,随后点出几名塘骑,令其前往萧关,令萧关的酒居延准备好丰富酒肉。

得知今日能吃上肉,这几名塘骑顿时精神起来,策马往萧关而去。

在他们走后,刘继隆二人回到队伍之中,继续向萧关赶路行军。

两个时辰后,随着时辰来到傍晚,远处的萧关依稀可见,城外还列阵数千身穿红袄的兵卒。

此前刘继隆进攻萧关时,所搭建的营盘仍旧保留,且在原本的基础上,修筑了夯土包石的丈许营墙。

刘继隆率大军而来,无须扎营,可直接进入营盘休整。

不过在此之前,刘继隆还是带兵来到萧关东门,并见到了年近五旬,仍旧乌发精神的酒居延。

“末将酒居延,参见汉王……”

“起来吧,你知道我不喜欢弟兄们之间太计较礼节。”

刘继隆话音落下,同时翻身下马走到了酒居延面前。

望着酒居延脸上多出的皱纹,刘继隆忍不住感慨时光。

相比较他,酒居延在打量刘继隆时,却觉得刘继隆除了比当年略微成熟,留了八字胡外,其余并无变化,看上去不过二十六七岁。

“斛斯光,你指挥兵马入营,安排弟兄们吃饭休息,某先与这厮入县衙叙旧。”

“末将得令!”

刘继隆对斛斯光交代一番,随后便与酒居延走向了萧关。

酒居延作揖应下,在刘继隆走后指挥兵马进入营盘。

与此同时,刘继隆也在经过萧关河西官兵队列中间的官道时满意颔首。

河西归义军的将士,仍旧如昔年他在河西时那样,虽然粗犷,却很懂礼节。

不过他们大部分都是三十左右,甚至有不少四十岁的兵卒,比起相较来说年轻化的陇右等处兵马,年龄略微大了些。

从这也能看出,河西的情况并没有张淮深所说的那么好,虽然有刘继隆的帮助,汉人重新在河西和西域三州站稳了脚跟,但汉人始终处于式微的一方。

这么想着,刘继隆也靠近了萧关,而萧关相比较去年时,不仅城池向南北扩张了百步距离,城墙也加厚为了夯土包砖的情况。

城内,原本破破烂烂的坊墙和屋舍都被改造过了,就连街道上的道路也重新夯实,十分平整。

刘继隆他们坐上马车,朝着县衙靠近。

沿途不少街巷的百姓都冒出头来观看他们,比起去年时,他们穿着的衣裳干净整洁,人的面色也健康圆润了不少。

不得不说,曹茂将朔方境内治理的十分不错,他主张以旧衣换新布,如此将百姓的旧衣都换走了,而百姓得了新布后,也自然能裁减新的衣裳。

那些旧衣被曹茂命人清洗后,裁减为了擦拭军中器械的粗布。

除此之外,曹茂还大力开垦朔方境内可开垦的土地,并令人在官道两侧植树,为兵马行军遮阴所用。

水利修建和城池修建,曹茂也丝毫不客气,反正的都是都护府的钱粮。

正因如此,朔方百姓的精神面貌才能焕然一新。

“这萧关不错,比之现在的山丹如何”

刘继隆询问酒居延,为刘继隆驾车的酒居延则是说道:“山丹还是老样子,未曾有过变化。”

“不过节帅将凉州人口迁徙其他各州后,河西倒是热闹了不少,县与县之间都有乡村了。”

河西各州县距离不短,加上时局混乱,许多乡村在安史之乱后便消失荒废了。

如今乡村重现,足以说明河西人口情况如何。

“河西能有如此局面,与您的支持密不可分。”

酒居延颔首说着,刘继隆听后轻笑,却并未否认。

如今河西三十余万人口,有近三成都是刘继隆发配过去的。

不提别的,单说汉军与唐军作战所获的俘虏,前后便送去了近五万人。

除此之外,三川和各州县的作乱世家及豪强更不用说,连带发配了不少于四万人。

这一前一后就是九万,还别提这些年送去的罪犯和贪腐官吏及其亲族了。

这些人可都是汉人,是河西最缺少的汉人,其中懂文识字的更是不少,都可以供张淮深废物利用。

昔年张淮深退出凉州后,河西人口二十二万,胡番人口便占十二万,汉人不过十万。

如今经过刘继隆的支持,河西胡番人口得以控制在十三四万,汉人则增加到了二十余万。

想到这里,刘继隆都不免询问道:“如今河西有多少人口,又有多少胡汉番人”

酒居延闻言没有遮掩,而是直接说道:“胡人和番人在十四万余口,汉人算上这些日子发配的,应该不少于二十三万口了。”

“三十七万口吗”听到河西人口增长如此,刘继隆也不免感到欣慰。

“待此役若能击败官军,所俘官军也够充实庭州和西州,助张节帅收复龟兹、焉耆二镇了。”

刘继隆的这番话,令酒居延心头动容,而此时马车也来到了县衙门口。

酒居延先下车,旁边跟随的兵卒则是递上了台阶。

刘继隆走下台阶,望着与其他州县相同的县衙,与酒居延一同走了进去。

他倒也不担心酒居延会对他做什么,毕竟这萧关之中除了六千河西军,还有四千朔方军。

众人走入县衙,随即按照地位高低坐下。

陇右等处将领坐左边,河西将领坐右边,虽说称呼不同,但打着的都是汉军的旌旗。

“庖厨在做饭,在此之前,先说说南边的情况吧。”

刘继隆先行开口,而酒居延闻言也当即看向了门口的几名兵卒,令其将沙盘取来。

不多时,丈许长宽的沙盘便被抬到了衙门正堂的中间,摆放在地上。

这个沙盘上不仅将关内道、京畿道囊括其中,也包括了陇右到凉州及陇南和兴元府等一府三州的地区。

除此之外,还有整个河东道的地区。

唐军旌旗与汉军旌旗,包括河南地的党项旌旗将地图上的各个城池插满。

刘继隆看了看,几乎每面旌旗代表着一千人左右。

以沙盘情况来看,陇东梁峁(黄土高原)上的邠宁、鄜坊、夏绥等三镇兵力差不多在两万左右。

刘继隆见状,将夏绥军的旌旗拔走几支,随后说道:

“夏绥镇本不过五千余兵马,如今被我军连续击破,若非时间不足,某本准备将最后的绥州也给占据。”

“如今绥州兵马不过一千余几百,陇东梁峁这三镇兵马,兵力最多不过一万七八千。”

他的解释,令众将纷纷颔首点头,而他也继续看向泾原镇和凤翔镇的情况。

泾原镇和凤翔镇大半唐军尽数没于秦州之役,如今二镇境内有九万唐军,其中三万来自中原、河东诸镇,神策军近万,余下五万则是京西北剩余几镇所招募的新卒。

这些新卒训练了大半年,战斗力自然有,但却组织力和素质却比不上汉军。

除了这九万兵马,长安方向还有一万多神策军和左右神武军。

秦岭方向,还有凤翔镇的五千多步卒和两万神策军,分别驻守黄县、散关、骆谷关、库谷关和蓝田关。

算起来,朝廷在关中地区还有不超过十三万的兵马,而这也是朝廷能拉起来的最大兵力。

此前的几次战败,已经让湖南、江西等处藩镇州县开始明目张胆的拒绝朝廷所分配的起运数额,朝廷因此钱粮减少。

如今若是再败,即便朝廷能撤往河东去,留下的恐怕也是一地鸡毛。

思绪间,刘继隆又看向了己方的情况。

眼下关内道驻军在一万左右,主要集中在胜州、银州等处,其余各州县则是仅有数百乃至千人驻守,以此防备河南地的十余万党项部众。

不过党项被自己重创后,如今也不过仅能拉出二三万男丁,不足为虑。

凉州方向还有三千多兵马,不过张昶和郑处估计已经开始募兵了。

陇右方向则是有高进达的三万兵马,其中两万新卒,一万是经过训练的马步兵,由安破胡统帅。

兴元府方向,陈靖崇麾下两万兵马与驻守秦岭各关隘道口的唐军相互对峙。

除此之外,便是萧关方向的这四万兵马了。

单从数量来看,汉军能摆上前线的兵马,无非就是高进达和自己手中的兵马,其中高进达还要留驻兵马,但也能凑足五万兵马。

陇山战线,以五万对九万,而秦岭防线则是二万对二万。

如果自己想要在此刻占据关中,那从秦岭突破,无疑是最佳方案。

不过大唐朝廷还留着有用,自己最该做的还是趁势先击败陇山这九万唐军,观察局势再决定先取两都,还是先取三川余下诸州和黔中道。

在他这般想着的时候,斛斯光也已经安排好了兵马驻营,走入了县衙之中。

“汉王,可以用膳了。”

酒居延低声提醒起来,刘继隆闻言颔首:“先吃饭吧。”

“是……”

众将纷纷应下,饭菜的香味,很快便传遍衙门,酒过三巡后,众人也都活络了起来。

萧关的粮草足够四万大军和城内的百姓吃四个月,因此刘继隆并未着急进攻原州,而是派出人马,令安破胡率领马步兵绕过陇山来萧关。

五日后,安破胡率兵抵达萧关,此时聚集在萧关的兵马已经达到五万之数。

五月二十六日,刘继隆整顿三军后,留驻四千朔方军于萧关,率军四万六千与五万民夫南下。

与此同时,郑畋早已将兵马调回各州县,其中作为原州治所的平高县不仅被加固为了夯土包砖的城墙,城内也有王重荣所率的两万诸镇兵马。

这些兵马由河中、河阳、义武、河东、昭义等镇组成,虽然已经经过大半年的操训,但配合问题始终存在。

说到底,诸镇官兵跋扈已经成为常态,尤其是靠近河朔三镇的昭义、义武等镇官兵虽说没有闹出什么事情,但比起其他藩镇官兵跋扈也是事实。

若非平高县内有上万口百姓和足够半年所食的粮食,王重荣此刻早就抛弃平高县南撤了。

“直娘贼,刘继隆不去直接攻打制胜关,来打平高干嘛!”

平高县衙内,得知刘继隆带兵走萧关南下,王重荣立马想起了当初被刘继隆支配的日子。

刘继隆火烧麦积山的场景还历历在目,更别提斛斯光追杀他们,逼得他们绕道秦岭,走凤州撤回关中的苦难了。

面对他的表现,王重益也心知肚明,只是咳嗽道:“咳咳……”

“四郎,郑相令我军坚守平高,最少也要坚守三个月才能后撤。”

“此外,郑相会分兵在那城接应我军后撤。”

王重益说罢,便见一名都将站起身来,扫视众人同时冷哼道:“那刘继隆麾下不过五六万兵马,这平高城高墙厚,城内粮草充足,又有两万大军驻守,固若金汤!”

“刘继隆即便要杀来,没有几个月也难以攻克平高,现在还未交锋便言后撤,甚鸟卵!”

王重荣闻言脸色阴沉,但并未出言呵斥。

站起来的这名都将是昭义军都将刘广,而昭义军在眼下几个藩镇兵马中,可谓最不老实的几支。

五年前,昭义军牙兵作乱,杀死节度使沈询的事情,便有刘广的身影。

王重荣倒是不怕自己被麾下牙将裹挟,就怕昭义、义武这群牙兵牙将趁机作乱。

不止是王重荣担心,就连宰相郑畋也十分担心,所以才将比较容易兵乱的兵马塞到了王重荣麾下。

“刘都将说的不错,我军势头正盛,即便叛军有方术可破城墙,难不成还能让他们轻易攻进来”

开口的是义武军都将张璠,也是个身高六尺,双臂粗大的牙将。

眼见义武军和昭义军都开口了,河阳的都将们也颔首点头,而河东都将伊钊则是看向王重荣:“平高如何,还看兵马使如何安排。”

话虽如此,但伊钊的态度很明显,那就是坚守平高。

平高如果丢失,战线很快就会往后退到制胜关,若是制胜关丢失,那便只剩下安戎关和汧源县这一重防线了。

这重防线若是都丢失,那关中就真成了叛军的跑马地,任意了。

前几日朝廷才发了二十几万贯犒军他们这群人,刚刚拿了钱就后撤,这还怎么拿下一笔钱

自然是与叛军打个几场,然后自持身价,才好与朝廷索要钱粮。

这么想的都将不在少数,昔年的王重荣也是这么想的,不过自从和刘继隆打了几场后,他便只想着保全实力,不再想与刘继隆交锋了。

在他看来,大唐已然式微,保全实力才是他该做的事情。

不过此刻他被刘广几人架了起来,不打也不行。

“哼,让你们去与叛军拼命,待到事不可为,我率先突围。”

王重荣心中作想,随后便举杯道:“既然如此,那便死守平高!”

“死守平高!”众将纷纷举起酒杯,随后一饮而尽。

翌日,平高派出无数快马北上,又有无数快马南下,带来情报。

随着快马不断回撤,平高县西北方向也渐渐出现了一匹匹身穿红袄银甲的塘骑。

申时三刻(15:45),随着塘骑渐渐靠近平高县,一支队伍也乌泱泱的开拔而来。

“铛、铛、铛……”

钟楼的钟声不断作响,诸镇将领纷纷策马来到城头,翻身下马之余,扶着女墙向外眺望而去。

但见平高县西北二里外,乌泱泱的人群几乎站满了城外的所有空地,此刻正在从容扎营。

“观其阵上,恐不下十万人!”

“哼、莫不是忘了还有民夫”

“饶是如此,也最少有四五万人,叛军数量果真不少。”

“那又如何”

昭义军的刘广伸出手,拍了拍自己面前的青砖女墙,又看了看这夯土包砖,厚近四丈的城墙。

“十几万人耗费大半年修筑的城墙,难不倒还挡不住这区区三五万叛军”

刘广倒也自信,而他身旁诸将闻言,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这其中,自然不包括王重荣、王重益两兄弟。

二人对叛军所掌握的方术可是心知肚明,虽说青砖垒砌的城墙足够厚实,但只要刘继隆手中方术够用,也不是炸不开这平高城墙,无非时间长短罢了。

这般想着,王重荣当即开始与众人商量道:

“叛军数量是我军两倍,某以为,可将我军分作三班,具体以抽签来定下如何”

“可!”众将没有反对,纷纷点头。

见状,王重荣让人取来了纸笔,写下字条后折起,当即与众人开始抽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