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北宋帝国兴亡史 > 第44章 废后风波

第44章 废后风波(2 / 2)

范仲淹和孔道辅根本就不去理会和深究这事背后的原因和真相,而是单单就咬住废后这个事紧紧不放。在他们看来,不管什么原因,反正废后就是不光彩的事,就是不能也不该有。

他们反驳吕夷简:“你吕夷简应该多给陛下说说尧舜禹汤这些贤君的故事,你怎么能把汉唐两朝的那些丢人现眼的事拿来当成做事的范例呢?你所谓的先例不过就是汉光武帝废后的事,可那是刘秀一辈子都洗刷不掉的人生污点啊!那怎么能够成为我们宋朝效法的对象呢?你这不是让当今天子也沾染上污点了吗?”

在这些人的围攻之下,吕夷简被喷得实在是无力招架,无奈之下,他也学着赵祯打起了太极拳。

他对众人说道:“既然我们在这里说不通,那就请各位明日早朝时在陛也无话可说。”

好说歹说之下,吕夷简总算是把这帮人给打发走了。随着这些人的背影渐行远去,吕夷简不由得在心里哼哼一笑,他转过身来就使出了一记既阴险又狠辣的大招。他提笔给赵祯上了一道奏疏,里面说道:“今日台谏官员几乎全体出动到宫门外伏地请求面圣,甚至还做出了扣击宫门的无礼之举,这实在是太出格太没王法了,孔道辅和范仲淹等人按制应当予以严惩,宜速贬出京!”

接到奏疏,赵祯心领神会,他连夜命人写好了孔道辅和范仲淹的贬官诏书。客观地说,孔道辅大吼大叫地扣门举动确实有违臣体,而这些人先是试图闯入皇宫强行要求面圣,后来又大闹国家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这在极其讲究臣子礼节的宋朝属于超级重罪,贬官外放的处罚根本不算为过。至于吕夷简,他的所为其实也谈不上什么阴毒,关键就在于你孔道辅范仲淹等人主动给吕夷简递了刀子。

第二天早朝,文武百官都陆续赶往待漏院准备到了时辰便上殿面圣。先到的官员们突然发现了一件怪事,只见几个太监早已在待漏院的门口站立着,看样子是在等什么人,而且手里还拿着诏书。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了,这很明显是有人要在这天早朝前“鸿运当头”了,要么是升官发财,要么就是将要倒大霉——得被贬官。

果不其然,当孔道辅和范仲淹等人率领着言官们兴冲冲地赶过来时,手捧诏书的太监走了过去要他们这帮人下跪听旨:“御史中丞孔道辅出知泰州,右司谏范仲淹出知睦州,自听宣之后由专使陪同即刻出京,昨日其余在宫门外请对的官员一律罚铜二十斤。另诏,谏官御史自今须密具章疏,毋得相率请对,骇动中外。”

这份诏令一出,范仲淹和孔道辅瞬间跌入冰窖——他们败了,败给了抱团的皇帝和宰相。他们不但这次阻止废后失败,而且连自己的官位也因为言行举止不当而丢了。更糟糕的是,因为他们这次集体“闹事”,从此以后言官们想要跟皇帝提意见必须上密奏,不能在私下里拉帮结伙一起说同一件事,更不得集体出动跑来要求面圣。赵祯说了,本皇帝年龄太小胆子更是不怎么大,你们这一帮人气势汹汹地跑来给朕提意见会让朕感到害怕,更会引起朝廷内外的一片猜测和骚动。

随着范仲淹和孔道辅的被贬,赵祯是不是就能以此震慑住群臣从而耳根清净呢?很遗憾,并没有,他这样做反而引起了更大的非议,赵祯的头上更是由此被一些朝臣给戴上了“昏君”和“忘恩负义之徒”的帽子。在这些人里面,晏殊的女婿、与范仲淹向来交好的富弼的说法最具有代表性。

得知范仲淹和孔道辅因为反对废后而被外贬,富弼紧急从河阳府给赵祯上了一道奏疏。

在这份奏疏里,同样是年轻气盛的富弼毫不客气地将当今皇上给“痛斥”了一番:“皇后不闻有过却被废黜,天下人都为之而非议不断,这事自我朝开国以来还未曾有之,陛下你可真的是有种。你说你连自己的后宫都管不好,你还怎么治国?范仲淹本来就是谏官,他给你提意见本就是他的职责,可你就因为这个事把他给外贬出京,如此何以服众?就算他说的不对,你也应该包容,或者你可以不予理会,可你竟然因为个人的私愤把他给外贬了,这以后还让其他人怎么敢给你提意见?谏官又还有什么存在的必要?再者说,你废掉皇后也不祭告一下祖宗,这就是不孝,然后你又把范仲淹这样的忠臣给外贬了,这跟一个昏君有什么区别?难道你忘了当初范仲淹是怎么对你的了?他当年可是第一个要求太后还政于你的人,为此还被太后给赶出了朝廷,可你竟是这么对待忠于你的臣子,你这样做难道不担心会让其他忠于你的臣子感到心寒吗?今后你要是再遇到难事了,你就不怕没人站出来帮你说话吗?眼下废后之事已成定局,那么就请陛下你能够尽量去挽回自己的过失,你赶快收回成命把范仲淹给叫回来,然后你再广开言路以正朝纲,如此也可让那些在暗中对我大宋图谋不轨的奸人放弃幻想,如此才是国家之福!”

其实,富弼说来说去就只有一个诉求:把范仲淹给重新召回京城。他所谓的皇后无过其实只是因为他不了解实情,而赵祯也不可能把郭皇后狠狠地抽了他一巴掌这种事说给全天下的人听,这事说出去得是多么有损天子和皇家的声誉和威严。因此,赵祯在这件事情上其实是有苦难言。

在整个废后事件中,除了少数几个大臣外,外人只能从那份废后的诏书里得知赵祯废掉郭皇后的原因——那就是多年为后却连一个女儿也没生下来。如果这些人知道皇后竟然是因为争风吃醋而打了皇帝一巴掌,那么他们还会说皇后无过吗?可惜,这事赵祯只能吃哑巴亏。

再者就是吕夷简,如果不是当初郭皇后得罪过他,那吕夷简未必会如此坚决地站到赵祯的身后。也不知道郭氏是否会因为当时的口舌之快而后悔,所谓祸从口出,无数的人都在这上面栽了大跟头,但却有无数的人前仆后继直到自己某天被拍死在沙滩上为止。

闹腾归闹腾,总之在这么一番鸡飞狗跳之后,郭皇后被废了,范仲淹和孔道辅也因此而被外贬,赵祯更是忍受着莫大的委屈默默地承受着朝臣们空前激烈的指责。但是,不管富弼等人如何在这些事情上面继续吵闹,赵祯对此一律都选择了不予回应且不再对任何人进行责罚。

为了冲冲晦气,在宰辅大臣的建议下,赵祯在年关将近之时决定在来年的公元1034年改年号为景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