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 第171章 金陵十三骑

第171章 金陵十三骑(1 / 2)

第171章 金陵十三骑

待沈复兴率兵抵达明光西岸,667团仅剩下最后500人苦苦支撑。

他没有二话,直接带着徐彬与白远樵冲入111师指挥部,逼着缪澂流亲自率三个营士兵渡河支援万yi的667团。

不是沈复兴舍不得自身安危渡江,他是真怕自己前脚渡江,后脚对方跑了。

现在,池河两岸有近5000人,小鬼子一时半会儿绝对打不进来。

而他又在这西岸将他的【国难时刻见忠诚】大旗竖起,告诉日寇,老子就在这里,有本事过来。

也给了城内守军极大的信心,沈复兴就在你们身后。

不退!

在明光外围,对第26旅团的围攻已经从最初的歼灭计划变成了消耗,固守待援的小鬼子不是两个不满编师一口气能吞下的。

唯一的方法只能是等小鬼子物资耗尽,撤退的时候从后掩杀。

台儿庄战役,光是汤恩伯的兵力多达8万人!

武汉、长沙皆是数倍于敌,而且都未尽全功。

也只有后期的上高会战与万家岭会战,才大获成功。

此次明光围歼战,第五战区起初也认为只有一个联队,2-3000人左右规模,没想到钻进来一个旅团!

一场围歼战,只能打成消耗战。

而老嘉山那边时不时有小股日寇被放过来,填补到包围圈里。

杀至明光的7500头鬼子,如今还有近4000头。

双方在明光打出了1比1.5的战损比,这已经足够让他们骄傲了。

可就是这4000头鬼子的吃喝拉撒成为了大问题,从西向东进攻的第38师与从东向西进攻的第112师补给充沛,哪怕弹药不足,至少还没饿着。

但包围圈里的第26旅团,从昨天晚上开始已经断粮了。

日寇的飞机时不时会来空投物资,而空军的小伙伴几乎每隔一天都会来支援池淮战场。

这一场本该是小小的,不起眼的战役,却最终成为了徐州大会战的前兆。

2月4日

这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巢湖、池河、明光、六合、天长与老嘉山全线开战。

双方投入的兵力相加超过了10万之众!

对于受阻于老嘉山的第13师团,畑俊六很是不满,他又调集2个大队的补充兵与一个炮兵联队支援。

几乎将金陵的可战之兵抽调一空!

老嘉山的莫德宏迎来了最终考验,6个大队的小鬼子一线排开,配合两个联队的炮兵。

只要打通老嘉山,上万小鬼子就会直扑进攻明光的第38师与112师。

就在这个时候,从开战以来,就一直在全椒等待时机的张自忠等来了机会。

骑兵第8师,说好听一点是师,但严格算起来,只能算作一个旅的部队。

真正的骑兵第8师,目前只能说是三马的骑兵师。

人数多达万人,拥有马匹数量超过7000匹,以回民、汉、藏等多民族的构成。

而张自忠的骑兵师,编制仅有2500人,拥有战马1700匹,武器也基本以轻武器为主,只有连迫击炮都仅仅只有4门。

轻机枪12挺,重机枪更是没有!

这样的部队,是无法担任攻坚任务的。

这也是战争后期,骑兵逐渐淘汰的原因,穿插速度不如机动步兵,进攻力度不如纯步兵,与装甲部队更不能比。

但偏偏,这里是丘陵地形!

2月4日下午

武汉的电话忍不住打到了徐州,李宗仁所在的第五战区司令部。

熟悉的灵桥牌普通话在电话那头响起:“德邻啊,荩忱那边怎么样听说池淮防线,兵力不足”

“回委座,明光尚在我手,维安也已经亲自率兵驰援了,请您放心。”正常的问候,李宗仁也不好意思每次都说听不清。

“哦那荩忱呢”

李宗仁似乎听出了对方的不满,但张自忠在哪他也说不上来啊。

不光是他,现在没有人能联络的上张自忠。

只有全椒的百姓知道,这一日清晨,那支身披白袍的骑兵就这么消失在晨雾之中,往西而去。

第五战区与日寇得到的最后消息,便是如此了。

2月4日入夜

老山山脉,山脚下就是长江,对岸便是金陵城。

寒风吹拂山岭,延绵的山脉万籁俱寂。

前几日便过了除夕,只是军中无节日,他们这支各地北方人组成的骑兵没有饺子,没有馒头,没有面条,没有肉,就只是啃着面饼,将最后的豆子与盐,分了一份给自己的马儿。

武汉有没有歌舞升平,张自忠并不关心,他只是看着眼前的老山山脉。

他们已经在山里潜伏许久,早上那支部队便是最后的障眼法,入夜时分也赶到了这里。

“老姚(姚景川)啊,你说这一别,什么时候还能见到金陵的城墙”

姚景川蹲在山岭上,点起一支烟:“不知道,能不能活着回去,我也不知道,张司令,要不等下还是我去吧太危险了。”

“滚蛋!”张自忠笑骂道:“千夫所指啊,我张自忠再躲着,可就真无颜回山东了。”

“诶!这帮老百姓懂什么,当时这情况,打,29军就没了。”姚景川嘟嘟囔囔。

听到这话,张自忠也只能掏出一支烟:“谁叫我们自己贪心呢,五省自治要是多一个29军,把北平打烂了,我都要把小鬼子脑浆敲出来。”

“嘿嘿,那也是,那些年,河北还是我们的地盘,兄弟们吃香的喝辣的,全赖宋长官与您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