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起来在东线战场上,红军经过最初的手忙脚乱之后,很快就找到了对付虎豹的办法。而在数千公里之外,英国人却依然在头疼最新遭遇的德军新式黑豹和虎式坦克,和红军的从容不迫相比,大英帝国显得异常的狼狈。
在北非,刚刚扭转了战局的蒙哥马利发现德军小规模的装备了两种新式坦克,哪怕这种新式坦克的数量极少而且很不适应北非的沙漠气候,但是德国新式坦克依然给了他的部队相当大的震撼。
是的,就是震撼!蒙哥马利发现,他的部队装备的坦克和反坦克炮没有一种能够给德国新式坦克造成实质上的威胁,大部分穿甲弹击中黑豹和老虎的时候,都被无情的弹开了,只能用来听响的。大英帝国的装甲部队在德国新式坦克面前的表现只能用拙劣来形容,哪怕是装甲最厚的丘吉尔遇上虎豹之流也会在1000米外被吊打。
不得不说,丘吉尔的质量是有问题的。因为仅仅从纸面上的数据看,丘吉尔的装甲防御力应该还是不错的,车体正面垂直部分有89毫米,车首上方倾斜装甲38毫米(70度角),车首方倾斜装甲76毫米(20度角),而炮塔正面有102毫米装甲侧面也有89毫米装甲,基本上说比黑豹早期型号还强不少。
其实从德国人那边对丘吉尔坦克的报告中,就能找到原因。按照德国人的说法,丘吉尔坦克无论是设计还是技术都完全不值得关注,远远落后于东线遭遇的苏联坦克。德国人说丘吉尔驾驶员左侧那门76.2毫米榴弹炮纯属于画蛇添足的产物,不光使用不方便还占据了大量的车体空间,而且就这门炮本身的性能上说也是“严重过时”。
至于其炮塔上的两磅(40毫米)和六磅(57毫米)主炮,两磅炮就是个垃圾。根本就是个“玩具枪”。至于六磅炮也不如苏联同口径的zis-2,弹药性能实在一般。至于丘吉尔的装甲,德国人对其挖苦不已。认为大英帝国的冶金能力是一年不如一年,说丘吉尔的装甲虽然很厚。但是质量很差,远不如德国和苏联的坦克装甲。甚至德国人还吐槽了丘吉尔的履带,认为其材质太硬而过脆,一旦被弹片击中就会破碎。
根据德国对丘吉尔实弹测试的结果,150毫米榴弹对丘吉尔坦克有毁灭性的打击效果,一般只要命中一发丘吉尔就会散架。当然,150榴弹炮打坦克本来就显得太凶残了,丘吉尔被干碎也不意外。只不过让英国人没面子的是。连过时的37毫米和50毫米反坦克炮都能击穿丘吉尔的装甲。
至于德国的75毫米或者88毫米坦克炮和反坦克炮,发射普通的风帽被帽穿甲弹(apcbc)时,可以在一千米外轻易打穿丘吉尔的正面。甚至德国人还很恶趣的用从东线缴获的zis-3羞辱了英国人一把,这门本属于过渡产品而且性能也很一般的“粗制劣造”的俄国货竟然也能在1000米的距离上打穿丘吉尔reads;。
这些被“缓刑”的人员虽然因为违反军纪而脱离了一线服役,并被送往各地的惊诧拘押营改造。但毕竟大多都有在一线长期作战的经验。还有一部分是精通各种武器的老兵油子,其战斗力还是相当强大的。
当然,这个营也不是完全没有问题,那就是这些缓刑人员大部分都是陆军出身,绝大多数都没有伞降的经验。以至于该营营长赫伯特.基尔霍费少校不得不突击加强训练,将整个营拉到波兰中部地区进行跳伞训练。
在斩首行动开展时,该营辖一个营部连三个伞兵连和一个重武装连和一个训练预备连,全营共计拥有1140人。在该营准备完毕之后,希特勒本人也详细阅读了斩首行动作战计划,他指示道:“摧毁白俄罗斯第二方面军指挥中枢是极端重要的行动。对第500营的一切保障都要放在最高优先级的地位!”
在希特勒的严令之,狼穴的参谋们自然不敢有一丝怠慢,立刻拟定了更细致的作战方案:在空军的配合。由第500ss伞兵营对罗科索夫斯基的司令部实施空降突袭。同时,大战前潜伏在俄国境内的特务也向布良斯克集结,充当第500ss伞兵营的向导。